欢迎访问陕西中药研究所(陕西医药信息中心)网站!
当前时间:
陕西中药研究所(陕西医药信息中心)
咨询热线
029-33213061 / 33213060
网站首页 新闻资讯 行业动态 详细内容
肿瘤治疗 路在何方
发表时间:【2009-08-03】
字体大小:【放大】 【正常】 【缩小
浏览次数:【2892】次
 出路一:综合治疗 任重道远
  优点:多学科联手更科学
  所谓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是指根据肿瘤的病理、分期、分子生物学特点以及患者的机体状况决定治疗方式(手术、放疗、化疗和生物治疗等,甚至是中医),有计划地合理使用目前的医疗资源,通过多学科对肿瘤治疗的参与,最终提高治愈率。
  正如南方医院肿瘤中心副教授张军一所说,肿瘤虽长在局部,但却是全身性疾病,仅仅依靠某一治疗手段是不能给患者带来最大的益处,所以应多学科联手综合治疗。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吕跃教授说,目前我国肿瘤治疗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各科医生对就诊的肿瘤患者,往往不能够根据病人的病情选择合适、规范的综合治疗手段。等等这些原因,使我国肿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而在欧美国家,绝大多数肿瘤患者都有机会接受标准和规范的综合治疗,其肿瘤病人的五年生存率高达68%。
  在我国,一位肿瘤患者,比如肝癌,可以选择去消化科、化疗科或是肝胆外科等多个科室。患者往往会盲目地去选择科室,影响最佳诊疗的进程。如果设立肿瘤专科进行多学科综合治疗,不同专科的医生能够在同一时间看到全部的临床诊断资料,互相交流,这将会缩短诊断到治疗的时间,并做出适合具体病人的最佳的治疗方案。
  难点1:利益怪圈难打破
  尽管解放军307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科教授陈虎承认综合治疗是一个完美的模式,但他表示,每一个科室,有科室的利益。“比如说乳腺癌、肠癌,首先是外科检查,手术完后,自己打化疗,这都是局部利益在影响。”
  “外科医生说外科是老大。放疗科医生说,放射治疗将来一定可以代替外科。”解放军307医院二肿瘤科教授张伟京说,根本上我们的体制是一个半包干制度。如果把这一科交给你,你的工作职责告诉你,奖金、发展、生存问题都要自己解决。你不把这个科做好的话,发展不行,挣不来钱,科研也不行,病人就没有,大家也不拥护你。现在很多医生各种肿瘤“通吃”,各种手术“通做”,各种治疗手段“通用”。实际上还是一个生存与发展的问题。生存与发展,困惑着每一个专业医生。
  难点2:人才培养难跟上
  而且我国的肿瘤专科人才和国际上有很大差距,吕跃介绍,在美国,专科医师培训美国的培养模式是:12年的基础教育——4年的理科教育——4年的医学教育——4年到8年的专科培训,最后才能够取得肿瘤专科医师的证书,这个难度是相当大的。而我国肿瘤专科医师培训是按照“3+X”的模式进行的:三年的通科知识培养,3年后再定向专科的培养。
  深圳宝安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吴江表示,我国肿瘤教学没有课程。肿瘤医生的组成都是来自各个科的支持,知识很零散,所以思维受到一定的局限。
  “我们现在的肿瘤学科,临床和科学家队伍非常薄弱,知识面狭窄,没有创新。”珠江医院血液科教授郭坤元说。
  难点3:制度瓶颈待突破
  不仅如此,卫生事业的机制改革,对多学科是有影响的,如国家医疗改革的大环境,医疗指标,医疗政策,治疗管理方面的变化,医院收入、构成的变化,医务人员的收入,构成的变化等等。
  东莞康华医院副院长赵燕说,医改新政经过三年多的酝酿、争论,终于出台。肿瘤学科如何在医改新政下做得更好呢?肿瘤已经成为一个慢性疾病,肿瘤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治疗和随访,国内的医疗资源配置已不能满足肿瘤患者的需求,所以“看病难,看病贵”这个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出路二:个性化治疗 还有多久
  优点:让治疗有的放矢
  “所谓个体化治疗是指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临床因素、肿瘤的分子病理学特点、甚至基因特征等,同时考虑到病人的生理、心理、经济承受能力和意愿,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期最大限度地保护病人的利益,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广州军区总医院肿瘤中心教授张为民说。
  他解释道,恶性肿瘤的增殖和转移一般由原癌基因激活、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和/或DNA修复机制失活导致,以及其他异常,如RNA的表达,蛋白的翻译和翻译后的修饰和功能。因此,相同肿瘤患者的体内和肿瘤相关的生物分子质和量并不相同,对药物的反应自然不同。临床上常用的一些靶向药物,如易瑞沙、格列卫和赫赛汀、艾必妥,这类药物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异分子标志,仅对特异分子标志阳性的患者有效。靶向药物的出现使肿瘤的个体化治疗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
  难点:诊断标准尚未建立
  然而广东省分子病理学重点实验室副教授邓永健则称,要达到肿瘤的个体化治疗,必须对肿瘤进行个体化诊断,对于病理的诊断,以及DNA、mRNA、蛋白质、蛋白质的结构分析,甚至病人的所有的表达谱都要建立一个规范性的诊断标准。但对疾病,对病人的一些早期预测,对于早期的分子病理学的预测,到现在没有一个相关的标准。
  “而且,在不断追求以技术为先的今天,一些下级医院的检测结果却往往不可靠。”广州抗癌协会博士后李荣说,美国有一项调查显示,还有近1/4的病人由于检测结果不准确而接受了不当的治疗。遗憾的是我们对肿瘤检测的规范还太少。特别是,近年来一些特定基因突变的检测,比如肺癌中EGFR外显子19、20、21的检测,结直肠癌K-ras基因的突变检测。其突变的意义已非常明确,国外已出台了相应的检测标准,但是,目前国内仍未有相关的检测指南。
    出路三:循证医学 尚未普及
  优点:求证最佳的治疗手段
  所谓循证医学,称之为求证医学,指自觉地、准确地利用现在最好的证据来解决每一个病人的治疗选择。
  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科教授马冬说,循证医学主要根据临床实验的一些结果得出一个客观的结论,这些临床数据汇总之后,结合我们专家的一些临床经验,就形成了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很多手法。但是它的依据也大部分是根据系统评价来作为一个决策。作为一个系统的评价,它搜集了临床上相关正面的和反面的问题,搜索了一些质量的结果做综合的评价,所以它得出的结论是比较可靠的。
  难点1:不能代替本质的探索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放疗科教授刘国龙说,循证医学是一种临床的实验和统计学的分析方法,通过多中心随机对照的实验,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最好的结果。但循证医学只是实验方法学识之一,不能够替代我们对本质的探索,所得出的结果,只是某一阶段认同性比较高的。在接受它的时候,一定要对这个结果保持质疑,只有质疑了才能够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改进。而且很多大型的临床研究都由大型的公司主导,来接触这些结果的时,还要警惕,或者是有意识地抵制一些利益的左右。当然这主要是政府要负起责任来,要加强监管的引导。
  难点2:方法学,大多医生并未掌握
  在美国,一个肿瘤病人确诊以后,给病人看病的医生,无论是主任医师还是副主任医师,给他的诊断治疗建议,可以说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但是同样一个病人在中国的话,如果去找10个医生看病的话,可能有10个说法。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有专家表示,就是因为我们国家循证医学并不普及,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循证医学的方法学,很多的医生没有掌握,还有一个是循证医学的证据没有掌握。
 
 
 
                                                 来源:医药导报
万企互联 咸阳网站建设 万企微信 IDC主机测评 域名转发系统 IP地址查询 万企工具 超越彼岸BEYOND 六佰号MSDN系统 TOP图标库 六百号技术 众创保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