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使用中药配方颗粒,是防止中医临床萎缩的一剂良药。中药配方颗粒无论从快捷度、高效性、药品质量、使用方法等方面都给临床提供了一个拓展的空间,给中医科研、用药提供了保障。它运用灵活,可单味使用,也可组成复方,可补充汤剂应用,又像中成药那样方便,能够适应临床各科的需要……它的出现,对中医学术的生存发展,对中医人才的成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药原本就来自于多基源、多品种的药材,这致使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很难统一。于是,中医在临床处方时的权威性与有效性并不能完全通过中药来体现;供应商、医院、流通渠道缺乏对中药饮片的全面的质量控制;成为商品的饮片又很难做到优质、优价……
与饮片不同,中药配方颗粒另辟蹊径,通过对药材多基源、多品种的分析研究,建立原料采购标准,固定品种、固定基源;统一饮片的炮制工艺流程;对药材、饮片、浸膏、中间体、成品等生产过程进行现代化的理化检测;由工厂科技人员把住质量关,给每味药制订合理工艺,按GMP要求进行生产,达到现代化中药制剂要求;拟订每味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包含性状、鉴别、水分、卫生学、溶化性、重金属、含量、杂质、规格等10多个项目,向中药标准化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经过15年来工艺质量标准的反复修订,中药配方颗粒已初步建立质量技术标准化体系,为临床中医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中药系列品种。
当然,大量的研究工作只是冰山的一角,在进一步研究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方面,还存在许多延伸发展的空间。按中医药理论指导,做好每一个单味药的研究是复方药研究的基础,也是提升中药质量控制标准的关键。如以中药配方颗粒为纲,向前可延伸到饮片炮制、药材种植、种子培植;向后可延伸到现代化制药工艺、生产设备、检测仪器、质量标准、辅料、包装材料等。认真把每一味中药配方颗粒做到标准化,不仅是完全可行的,而且还可带动饮片的标准化,促进药材种植的标准化建设。如果我们从中医药发展战略去考虑,继续加强这方面的科研投入,以点带面逐步推广,是完全有可能把中药的优劣用量化的标准区别开来的。
来源 : 中国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