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陕西中药研究所(陕西医药信息中心)网站!
当前时间:
陕西中药研究所(陕西医药信息中心)
咨询热线
029-33213061 / 33213060
网站首页 新闻资讯 行业动态 详细内容
升自主创新能力 推进中医药现代化
发表时间:【2009-11-17】
字体大小:【放大】 【正常】 【缩小
浏览次数:【2660】次

      中医中药是世界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在全球竞争中具有原创性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的战略产业。2008年我国中药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中医院年诊疗量超过3亿人次,中医药医疗机构已遍布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科技部组织实施“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大大加速了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但是,从客观上看,中医药要与西医西药一样为世界各国广泛接受和应用,还有相当一段距离,任重而道远。其中的核心问题,就是中医药的现代科学内涵还不是很清楚,难以为国外政府部门和民众所理解和接受。因此,中医药要走向世界,就必须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来阐释和发展古老的中医药。当前,中医药产业急需培育形成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根基的自主创新能力。现就如何增强广东中医药自主创新能力,着重从创新战略和创新机制层面谈四点思考。
  一、坚持以我为主:走特色化的中医药创新道路
  中医药现代化可以探索多元化发展道路,但万变不离其宗,应坚持“继承与创新并重”,突出特色,形成优势。中药和方剂的继承和开发,不能简单地走西方“植物药”、“中药西化”的发展模式,应当坚持特色化的“自主创新”战略,突出“以我为主”的创新和发展思路。可以说,发挥传统中医药的原创性优势才是中药现代化的成功之本。所谓中医药特色化创新,至少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突出中医药理论特色。中药与西方植物药的根本区别,不在于制造方法,而在于理论依据。复方用药是中医药的主要特色和优势之一,复方中成药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研制的专病专证专方专药。因此,中药现代化应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积极开展基于中医方剂的中药现代化研究,构建“病证结合”的中药临床疗效评价体系,创建适合中医药特点的实验模型及评价方法,通过阐明中医药基本理论的科学内涵来支撑中药现代化。
  二是突出中医药资源特色。我国很多地方都具有中医药特色资源优势。广东气候常年温暖湿润,海洋疆域辽阔,中医药材资源非常丰富,与四川、贵州、云南等兄弟省份同为全国中医药材主产区之一。全省中药材资源共有2645种,占全国的20.7%,可供出口的地产药材有100多种。何首乌、巴戟、海马、沉香、春砂仁、广陈皮、广佛手、广藿香、穿心莲、化州橘红等形成独具特色的“南药”。在中医资源方面,广东的中医文化、饮食文化、疾病谱等都有独特之处。依托这些特色资源,广东中医药自主创新就可能形成不可替代的优势和特色。
  三是突出现代中药品种特色。通过原始创新或二次开发,努力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中药品种,打造产值超亿元、十亿元的拳头产品,形成具有规模优势、创新优势的现代中药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广东现有中药生产企业246家,其中拥有广药集团、深圳海王、丽珠集团等21个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5家企业进入全国中药材及饮片出口企业排名的前20名;拥有14个年产值超亿元的中成药品种,以及消渴丸、板蓝根、复方单参片、三九胃泰、丽珠得乐等一批优势中药品种和中药品牌。2006年“广东凉茶”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2008年“王老吉”凉茶系列销售额超百亿元,引领健康饮料行业新潮流。
  二、依托科技平台:建立健全中医药创新链条
  一是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中医药研究开发环节多、专业性强,需要形成系统配套的创新链条,才能完成一个新药的开发过程。因此,要提升中医药自主创新能力,首先就要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多年来,广东不断加大政策和资金投入力度,重点支持建设国家药品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GLP)重点实验室、国家新药(中药)安全评价研究重点实验室、国家新药(中药)临床试验(GCP)研究中心、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药提取分离过程现代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有效集聚人才、技术、项目等创新资源,为中医药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是积极创新科技平台运营机制。科学灵活的运营机制是科技创新平台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要提升中医药自主创新能力,还必须在科技创新平台机制上有所创新和突破。这方面广东也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例如,华南新药创制中心由广东多家医药企业共同出资建立,定位为非赢利性质的科技型民办非企业机构,采用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利用新机制将政府推动行业发展与企业追求经济回报的双重目标有机统一起来,政府给予政策扶持和科技基础条件投入,共同推进新药创新平台的建设,提高华南地区新药研发能力。
  三、建立产业联盟:产学研协同创新
  产业联盟,是指同行业内多个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和大学、科研机构之间,为达到特定战略目标,而组建的产业联合体。随着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单个机构独自创新的难度日益增加,联合开展技术创新已成为产业战略联盟发展的重要方向。尤其是由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建立的产学研创新联盟,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
  中药开发投入大、周期长、环节多,靠中医药企业或科研院所单打独斗很难和国际医药巨头抗衡,组建产学研创新联盟势在必行。而且,广东发展中医药产学研创新联盟,已经具备较成熟的条件和环境。2005年开始,广东省和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开展省部产学研合作,积极推动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和广东企业合作,计划组建100个左右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目前全国已有181所高校与广东近万家企业开展各类产学研合作,组建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31个。通过发展产学研创新联盟,能够创新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改变“单对单”、“点对点”的短期合作方式,建立多个高校和科研院所、多个企业之间的交互合作方式,更加有效地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创新,攻克中医药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去年7月,白云山和黄中药有限公司联合中华医学会、中国中药协会、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等50多家科研机构、医院、企业,共同发起成立全国首个中医药产学研联盟?D?D“中医药防治病毒性传染病产学研联盟”,包括钟南山在内的5名院士也加盟其中。广州中医药大学与广药集团建立战略联盟,与广东南台药业、中山中智药业、广东一片天药业等6家民营企业共建了“中药产学研基地”。
  四、加强国际合作:助力中医药走向世界
  中医药要走向世界,加强国际合作是必由之路。而且,有必要从源头抓起,在研究开发阶段就加强与国际有关机构的科技合作。加强与日本、韩国、印度等传统医药大国的科技合作,分享传统医药现代化、国际化的科技成果和经验。加强与欧美医药界的科技合作,引进吸纳世界医药科技前沿技术,共同制定中医药研究开发规范和技术标准体系。而且,开展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需要系统推进、长期坚持,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围绕形成长效合作机制的目标,可以考虑采取政府扶持、企业运作、产学研结合的思路,建立“哑铃型”的国际科技合作创新模式。即在国内和国外建立“两边一体”的中医药研究开发机构。在国外的研究机构充分吸纳世界先进技术、转化相关的科技成果、建立符合东道国药政规范的技术创新体系。在国内的研究机构重点发挥中医药资源、理论和市场优势,综合集成各种先进技术开发新药产品,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来源 : 科技日报

万企互联 咸阳网站建设 万企微信 IDC主机测评 域名转发系统 IP地址查询 万企工具 超越彼岸BEYOND 六佰号MSDN系统 TOP图标库 六百号技术 众创保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