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陕西中药研究所(陕西医药信息中心)网站!
当前时间:
陕西中药研究所(陕西医药信息中心)
咨询热线
029-33213061 / 33213060
网站首页 新闻资讯 行业动态 详细内容
中国药企的全球化之路
发表时间:【2015-05-25】
字体大小:【放大】 【正常】 【缩小
浏览次数:【2887】次
  “我们的研发模式在机制和体制上,在控股和风险投资(VC)上等方方面面都在不断地进行国际化。”5月15日,国药励展(国药励展展览有限责任公司的简称)倾力打造的首届健康产业领袖峰会上,复星医药集团高级副总裁李东久说。

    在医药市场格局愈发激烈的当下,中国药企国际化、如何国际化正在成为一个课题。或许先行者们的脚印能告诉后来者们一些蕴藏的经验和风险。

    如今的复星医药显然已经是一家国际化的药企。在李东久看来,一家国际化的药企,研发的速度和效率意味着在行业竞争中的地位。在复星的全球研发团队中,有风险投资的研发、合作团队的研发,甚至还让科学家和管理团队持股等等。

    而当一家国际化的公司深度聚焦核心竞争力时,或许制药已经不仅仅是制药,而是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环节。在李东久看来,如果说在政策改革上要进行医、药分家,在企业的价值管理和价值创造上就更应该坚持医、药结合。

    当一个原本极具实力的企业,又在全盘的医疗、大健康市场中游刃有余时,或许这家企业的未来空间会更广阔。而事实上,在国内药企中,不仅是复星医药,越来越多的药企也已经走上了国际化的道路,涉足国际医药市场。而就目前全球医药市场来看,现在或许正是中国药企国际化的好时机。

    复星医药的国际化模式

    据李东久介绍,国际化,复星医药必须做而且要做好。因为,复星医药想成为一家国际优秀公司,必须要走国际化。但国际化不是目的,是手段,它的核心就是如何利用全球资源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添上翅膀。

    在企业本身的实力上,李东久称,复星医药已经在医药行业链上重要的环节实现了战略性覆盖,如制药、销售、医院等。

    放眼目前整个医疗大健康市场,一个药企如果仅仅有制药,竞争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众多的药企将制药板块纳入到了大健康领域之中。“在产业链的延伸上,现在我们已经在国内控股了8家医院。同时,还控股了葡萄牙最大的医药连锁公司。我们已经在延伸大健康的产业链,在医疗服务领域里向前发展,把整个产业链和价值链打通。”李东久称,如果说在政策管理上要进行医、药分家的话,在产业链上,复星医药已经是医、药结合。“复星医药在不断探索和寻求快速发展之道,包括国际化路径。实际上我们的发展分为两轮启动,一个是内生式的增长,一个是外延性的扩张。”李东久介绍,内生的增长就体现在产品驱动力、管理等各个方面。在这方面,和许多企业一样,复星医药增加了研发投入,在企业管理、营销扩张等方面提升效率。

    在内生式发展的同时,李东久也在思考,“如果仅仅靠内生式增长,如何赶上国内和国家的优秀企业?”李东久说内生式增长如果是10%的话,外延的扩张能再给复星医药带来10%的增长,那就比别人高10%,复星医药的发展模式就是内生式增长加上外延性扩张。

    事实上,从1994年成立至今,复星医药去年的销售收入已经达到120亿,净利润21亿,市值650亿,这个结果得益于上述双驱动发展模式。这些年来,复星医药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增长了28倍,每年都超过30%-40%。

    在李东久看来,双轮驱动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双轮驱动的结果使大家清醒地认识到,拥有120亿的销售收入、21亿净利润的企业,如果仅仅作为一个国内发展的企业过日子是可以的,但是如果跟国际优秀的企业比起来的话,差异还太大,“不仅是数量级的差异,更重要的是核心竞争力的差异。在此我们又提出来要进行国际化,国际化是不得不做的,因为你要想成为一个国际上的优秀企业,就必须要走国际化。”李东久称。

    全球市场格局

    药企们想国际化,不得不考虑的一个情况是全球的医药市场格局。艾美仕大中国区管理咨询负责人张猛认为,最大的医药市场还是美国。从历史上看,美国能占到全球一半的医药市场份额。

    而眼下,由于美国在全球其它地方的发展,医药市场份额存在有所减少的趋势,但是,美国依然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欧洲,随着近几年经济的减缓和经济危机的加深,所占到世界医药的比例会进一步缩小。”张猛分析,在2019年欧洲会占到15%左右的市场份额。

    在医药市场领域,有新兴市场之分,如大中华区(中国)的市场。在中国,过去5年中,医药市场增长非常迅速,达到16%的份额。张猛预测,未来增量将会放缓。因为新进的一些政策,包括招标政策、医保控费,在这些因素背景下,中国医药市场未来的走势会趋缓,历史上第一次会降到10%以下。

    张猛分析,另外的二级市场,金砖四国的巴西、墨西哥等其它国家,会为世界带来新的增量,也会不断带来新的惊喜。但是总体医药市场还是大的发达市场占据主导力量。“如果市场按产品进行一些消费分类的话,在仿制药领域,从过去几年的发展速度来说,整体市场增长5%,仿制药超过这个速度,仿制药的速度甚至超过了总体的原研和品牌药的发展速度,这在全球来说也是一个趋势,我相信中国也差不多符合这个趋势。”张猛说,或许这个增长趋势会更快,因为全世界各个地方费用控制的增加,不断的政策变化会影响这一趋势。而如果再看全球,只看增量,未来5年北美依然能够贡献较多的增长金额。

    张猛言下之意是,美国医改进一步成功会带动北美包括加拿大的发展。欧洲明显趋缓,主要是在经济危机之下,财政进一步紧缩,医疗负担加大,导致欧洲增速的放缓,这跟他们对整体经济的观察也相符合。

    其实,医药市场未来的增长将更多来自于亚非拉地区,亚洲的增量未来跟美国保持相当的数量级,主要是中国等一些新兴国家所带动,由于目前这些国家的基础比较弱,所以给未来的发展留了很多空间。张猛及医药企业人士预测,未来在所有亚非拉地区还将继续保持可观的增长速度。

    事实上,新兴国家目前发展较弱的背景,正成为全球增量市场上迅猛成长的契机。“看看全球医药市场,比较一下,我们的差距还是蛮大的,强生、辉瑞、罗氏这样的公司都是千亿美元计的,相关的数据不见得是今天的市值,但是它足以说明问题,就是我们的优秀企业跟他们比差距还很大。”李东久认为,中国医药企业排名前十的企业市值现在最多的还不到1000亿人民币,拿国内药企销售收入和净利润跟他们比,不仅是货币的差异,而且还是素质的差异。

    如何让中国的医药企业和民族企业未来能够达到千亿美元的市值?如何在全球医药十强里面看到中国的医药企业?国际化是不得不走的路径,国际化是必须要发展的一个方向。

    国际化路径

    壮大、国际化既然是必然趋势,那么国际化的路径如何实践。

    实际上,综合复星医药、天士力、广药等等大药企的国际化路径来看,主要有四种方式。

    一种是产品,从产品注册到出口,要达到欧美国家的标准(FDA、TDA),使产品符合国际化标准。第二是技术的国际化,第三是渠道的国际化,“我们现在渠道的国际化主要还是做OEM,而不是我们有能力在国际上进行销售,我们更多的是作为OEM的贴牌国际化。”张东久称,第四个是资本的国际化,这几年中国的企业在试水、在发展,并且在突飞猛进。但是不得不说,中国医药行业里的子领域、制药的国际化速度仍然比较慢,不过器械的国际化速度在加快。显然,每条路径都有它的优势和劣势。根据中国的经验分析下来我们会发现,如果想快速发展,得到好的回报,加快资源的整合,资本的国际化是最高的境界,也是速度最快的。其它的国际化是必须的,但是时间、收益与药企们的预期差异都比较大。“中国的医药企业如果已经通过了欧美的标准,比如FDA、TDA等,成本一定与回报不成正比,与之前的预期也有很大差距,在我接触的企业中是这样的情况。”李东久认为。由此看来,中国企业究竟该如何国际化,是一个后续值得思考的问题。

    事实上,产品的国际化是企业国际化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如果一个企业仅仅做产品国际化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中国医药企业国际化的路径中,团队、市场、产品、技术、品牌、资本等等因素都非常重要。

    李东久认为,如果一个企业在产品方面实行国际化,市场方面想进入,但是在团队、品牌、资本、资源整合方面较差,那就会遇到比较大问题。

    据了解,近些年中国部分医药企业的研发国际化发展速度较快,已经迈出了一只脚。在与国外建立研发基地的基础上,还吸引优秀科学家、科研人员在国外进行研发。一些企业也在国内跟国际企业进行合作。

万企互联 咸阳网站建设 万企微信 IDC主机测评 域名转发系统 IP地址查询 万企工具 超越彼岸BEYOND 六佰号MSDN系统 TOP图标库 六百号技术 众创保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