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陕西中药研究所(陕西医药信息中心)网站!
当前时间:
陕西中药研究所(陕西医药信息中心)
咨询热线
029-33213061 / 33213060
网站首页 新闻资讯 行业动态 详细内容
“大质量观”——中药标准研究新思路
发表时间:【2009-12-24】
字体大小:【放大】 【正常】 【缩小
浏览次数:【2216】次
      在近日召开的2009中国药学大会上,中药及天然药物的相关研究成为与会专家最为重视的热点。其中,如何建立既符合中医药特点又能得到广泛认可的中药质量标准,以实现中药质量标准量而又准、关联药效、可控可评,再次成为与会专家热议的话题之一。解放军中药研究所所长肖小河在中药与天然药物分会场的大会发言中,创新性地提出了中药大质量观的概念,提出构建中药标准大质量观的研究模式,为中药标准研究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中药质量控制模式:从单一走向综合
  肖小河认为,世界药品(含化学药、生物药和中药)的质量控制模式不外乎感官评价、生物评价和化学评价。从技术先进性看,化学评价胜于生物评价和感官评价,生物评价胜于感官评价。但最先进的不一定是最好的,关键在于适用与否。目前,中药质量控制模式拘泥于单一的找成分,测含量的化学评价模式,模式单一已成为中药标准研究的主要困局。
  他认为,无论从产品物质内涵组成形式的多样性看,还是从生产过程对产品质量和药效的影响力看,中药都更为接近生物药,而不是化学药;中药、化学药与生物药的生产质量控制管理模式是不尽一致的,中药质控模式应参照生物药模式而非化学药模式;在中药质量控制体系中,生物评价是不可或缺的,因为生物测定可反映与安全性、有效性直接相关的信息。
  此外,道地药材在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中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道地优质药材是历代中医评价中药质量的独特的综合的物化标准,中药材特别是道地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是老祖宗认可,老中医认可,老百姓认可金标准,可作为中药材感官评价的半定量标准。
  肖小河强调,以生物评价为核心,感官评价和化学评价并重,应是今后中药特别是中药材质量控制研究的重要方向和举措。
  从1999年以来,肖小河所带领的课题组在常规中药质控研究的基础上,一直致力中药质量的生物评价与控制,重点是探索建立基于道地优质药材和生物测定的中药质量评价方法体系,并对板蓝根、动物角类药材、大黄、黄连、清开灵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等进行示范应用研究,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中药含量标准:从量而不准到量而又准
  量而不准是目前中药质量难控、难评的主要症结。现行中药质控标准中含量的限量范围也主要是根据数批样品的含量大小分布而人为地设定,缺少药效、毒理实验或临床试验支持。例如10批中药中,有8批成分含量超过1.0%,有两批低于1.0%,则往往会想当然地制定其含量不得少于1.0%的规定。由于缺少药效、毒理实验或临床试验支持,成分限量范围与中药安全性和有效性实际上没有多大关联,成分含量高不一定疗效好,成分含量低也不一定疗效不好。
  为了解决中药标准量而不准的突出问题,近年来,肖小河所带领的课题组独辟蹊径,以中药谱效关系为切入点,借鉴基因诊断治疗策略,建立基于目标成分敲除/敲入的中药谱效关系与量-效关系研究模式。希望通过该研究多快好省地确定中药质量控制的关键组分(含主要药效组分和/或药效相关组分)及其上下限量,为建立量而又准,关联药效,可控可评中药质量标准提供技术手段和科学依据。
  中药用量标准:从无据可依到有据可依
  如果说中药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武器,那么剂量则是这一武器发挥威力的关键。然而,中药量-效关系研究是一项极具探索性和挑战性的大课题,目前尚无现成的研究模式可以借鉴。肖小河主张,中药量-效关系研究应把握一个概念,注重三个结合,倡导一个盲法
  把握一个概念:中药的剂量概念不同于西药,不仅仅是药材用量的问题,还必须与其质量关联考虑;研究中药量(剂量)-效(药效)关系,离不开中药质(品质)-量(剂量)关系的研究。
  注重三个结合:第一,药方结合,从药论方,寓药于方。即以药为切入点研究方药量-效关系,从药论方,方随主药,先药后方,先易后难;同时从药论方,特别是以名药论名方,一药关多方。第二,基础与临床相结合。即通过临床试验验证基础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为最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第三,古为今用今为古用相结合。即量-效关系研究不仅仅是要论证老祖宗老中医剂量规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今为古用),更重要的是要站在现代与应用的角度上,探索方药安全有效的最佳治疗窗剂量,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倡导一个盲法:在基础研究阶段也应尽可能地参照现代临床试验随机、对照、盲法的研究模式,以进一步提高研究和分析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中药质-量关系:从质-量分离到质-量一体
  某一味中药处方用量10克,有效组分含量为1%时称10克,含量为5%时还称量10克吗?一等品药材称量10克,那么二等药材、三等药材应分别称量多少呢?大块状的药材称量10克,小颗粒甚至粉末样的药材还称量10克吗?
  药材品质、规格等级不一样,临床用量自然应该有所不同,然而长期以来,无论临床还是生产,中药的用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一直被人们漠视或忽视。肖小河指出,在现实中,不同基原品种、不同商品规格等级、不同饮片粒度大小、不同指标成分含量的中药,其内在品质和药效作用往往相差甚远,而剂量设置却并无区别。其实中药用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中药的剂量概念不同于西药的剂量概念,中药的剂量也不等同于药材的称量。西药的剂量与药物称量、成分含量或浓度之间的关系是直接的,可以相互换算。中药的剂量与药材称量、药效成分含量或浓度有关联,还与药材基源品种、商品规格等级、饮片大小规格等有关联,但是这种关联关系又不是线性的或直接的。
  肖小河认为,无论在临床和生产中考究中药用量,还是在科研中研究中药的量-效关系,切不可回避或忽视中药的质(品质)与量(用量)的关系,要逐步从质-量分离发展到质-量一体化,在质量与用量之间建立某种汇算机制,达到量从质变,以质定量,质-量统一。
  肖小河指出,大质量观是一个大胆而初步的研究设想,毫无疑问将需要不断的修正和完善。基于大质量观思想的中药质量标准研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肖小河所带领的课题组正在对大黄、双黄连注射剂等单味中药和复方制剂开展基于大质量观思想的中药标准示范性研究,相信随着相关研究结果的披露,中药大质量观将会为实现中药标准研究的突破提供一条全新的思路。

                                      来源:《中国医药报》

万企互联 咸阳网站建设 万企微信 IDC主机测评 域名转发系统 IP地址查询 万企工具 超越彼岸BEYOND 六佰号MSDN系统 TOP图标库 六百号技术 众创保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