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杀菌保健观念受到挑战,科学家研究发现—表皮葡萄球菌能有效抑制皮肤炎症
勤洗手,尽量减少接触细菌的机会,就会有效避免皮肤病的发生,这是众所周知的健康常识。但现在这种常识受到了最新科学实验的挑战。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理查德·盖洛(Richard L. Gallo)教授和赖玉平博士后与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吴自荣教授等合作研究发现,皮肤表面的表皮葡萄球菌,就能有效地起到消炎作用,保护人体免受大范围炎症的困扰。这一在世界上首次发现的研究成果为治疗炎症型皮肤病提供了新的方法,研究成果(以赖玉平为第一作者)近期发表在世界顶级学术杂志《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上,引起了科学界的高度关注。
在皮肤表面生活着许多微生物群落,比如表皮葡萄球菌,对身体是无害的。这些微生物一旦入侵到皮肤下层将会引起炎症,但在表层或者皮肤外层的时候则不会。赖玉平等将葡萄球菌的脂磷壁酸(LTA)注射到小鼠表皮层,然后损伤它的皮肤。对比结果表明,注射过葡萄球菌LTA小鼠的皮肤炎症比没有注射过的轻得多。进一步深入研究发现,LTA能够抑制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分泌。过量的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则是导致炎症产生的罪魁祸首。“这就是说,表皮葡萄球菌能有效抑制过度皮肤炎症的发生。”理查德·盖洛教授表示。研究者同时发现,皮肤受损后产生炎症需要激活Toll样受体3(TLR3),而皮肤上共生的微生物能帮助调节这一炎症反应。
上世纪80年代,医学界提出,一个儿童早期接触传染性病原体和微生物越少,日后得过敏性疾病的几率越大,这种观点被称为“卫生假说”。理查德·盖洛教授认为,赖玉平等的研究成果为这种假说提供了分子学基础。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让孩子多接触自然,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在皮肤表面生活着许多微生物群落,比如表皮葡萄球菌,对身体是无害的。这些微生物一旦入侵到皮肤下层将会引起炎症,但在表层或者皮肤外层的时候则不会。赖玉平等将葡萄球菌的脂磷壁酸(LTA)注射到小鼠表皮层,然后损伤它的皮肤。对比结果表明,注射过葡萄球菌LTA小鼠的皮肤炎症比没有注射过的轻得多。进一步深入研究发现,LTA能够抑制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分泌。过量的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则是导致炎症产生的罪魁祸首。“这就是说,表皮葡萄球菌能有效抑制过度皮肤炎症的发生。”理查德·盖洛教授表示。研究者同时发现,皮肤受损后产生炎症需要激活Toll样受体3(TLR3),而皮肤上共生的微生物能帮助调节这一炎症反应。
上世纪80年代,医学界提出,一个儿童早期接触传染性病原体和微生物越少,日后得过敏性疾病的几率越大,这种观点被称为“卫生假说”。理查德·盖洛教授认为,赖玉平等的研究成果为这种假说提供了分子学基础。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让孩子多接触自然,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
来源:中国医药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