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医大发现心肌肥厚发生发展新机制
哈尔滨医科大学药理学教研室董德利教授课题组最近发现,钙调磷酸酶与微小核苷酸-133(microRNA-133)的相互作用调节心肌肥厚的发生发展。此项结果提示,微小核苷酸(microRNA)可能是心血管系统疾病研究的一个重要突破点。相关学术论文已刊发于今年4月初出版的美国心脏学会《高血压》杂志上。
心肌肥厚是心脏在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状态下发生的结构和功能改变,表现为心脏增大、心肌蛋白合成增加等。长期心肌肥厚可导致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和猝死。心肌肥厚伴随心脏离子通道改变,离子通道改变又将引发心脏电活动紊乱,而致突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猝死。因此,心肌肥厚的发病奥秘及其防治措施一直被视为心血管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董德利课题组在我国著名药理学家杨宝峰院士的指导下,以钙调磷酸酶途径为心肌肥厚研究的主攻方向。在此前的科研工作中,他们曾发现,钙调磷酸酶过表达的转基因鼠,随年龄的增长而出现明显的心肌肥厚及猝死。其原因是心肌肥厚时心肌细胞电压依赖性钾电流下降,导致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复极过程延长,发展为多型性室性心动过速和重度房室传导阻滞,进而引发猝死。
在此基础上,董德利课题组以钙调磷酸酶为靶点,深入观察了microRNA对其调节及对心肌肥厚的影响。他们采用在体和离体的方式,潜心研究了心肌肥厚过程中钙调磷酸酶和microRNA-133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microRNA-133能减少钙调磷酸酶的表达,此作用可被microRNA-133特异抑制剂所抑制。体内外心肌肥厚模型结果均显示,肥厚心肌的microRNA-133表达下降,钙调磷酸酶活性增高。而给予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环孢素A,则可抑制体内外心肌肥厚模型中microRNA-133表达的下降。
上述研究首次提出了进行性心肌肥厚发生的一种新认识:即钙调磷酸酶及microRNA-133通过彼此相互抑制的方式,正反馈调节自身的表达;心肌肥厚的发生发展依赖于microRNA-133与钙调磷酸酶之间的相互作用。当病理条件诱发钙调磷酸酶表达及活性增高时,钙调磷酸酶将通过抑制microRNA-133而进一步增加自身表达,最终导致心肌进行性肥厚。
专家评价指出,此发现为人们解开心肌肥厚发生发展谜团、制定临床有效防治措施提供了全新的理论依据。
心肌肥厚是心脏在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状态下发生的结构和功能改变,表现为心脏增大、心肌蛋白合成增加等。长期心肌肥厚可导致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和猝死。心肌肥厚伴随心脏离子通道改变,离子通道改变又将引发心脏电活动紊乱,而致突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猝死。因此,心肌肥厚的发病奥秘及其防治措施一直被视为心血管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董德利课题组在我国著名药理学家杨宝峰院士的指导下,以钙调磷酸酶途径为心肌肥厚研究的主攻方向。在此前的科研工作中,他们曾发现,钙调磷酸酶过表达的转基因鼠,随年龄的增长而出现明显的心肌肥厚及猝死。其原因是心肌肥厚时心肌细胞电压依赖性钾电流下降,导致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复极过程延长,发展为多型性室性心动过速和重度房室传导阻滞,进而引发猝死。
在此基础上,董德利课题组以钙调磷酸酶为靶点,深入观察了microRNA对其调节及对心肌肥厚的影响。他们采用在体和离体的方式,潜心研究了心肌肥厚过程中钙调磷酸酶和microRNA-133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microRNA-133能减少钙调磷酸酶的表达,此作用可被microRNA-133特异抑制剂所抑制。体内外心肌肥厚模型结果均显示,肥厚心肌的microRNA-133表达下降,钙调磷酸酶活性增高。而给予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环孢素A,则可抑制体内外心肌肥厚模型中microRNA-133表达的下降。
上述研究首次提出了进行性心肌肥厚发生的一种新认识:即钙调磷酸酶及microRNA-133通过彼此相互抑制的方式,正反馈调节自身的表达;心肌肥厚的发生发展依赖于microRNA-133与钙调磷酸酶之间的相互作用。当病理条件诱发钙调磷酸酶表达及活性增高时,钙调磷酸酶将通过抑制microRNA-133而进一步增加自身表达,最终导致心肌进行性肥厚。
专家评价指出,此发现为人们解开心肌肥厚发生发展谜团、制定临床有效防治措施提供了全新的理论依据。
来源:中国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