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陕西中药研究所(陕西医药信息中心)网站!
当前时间:
陕西中药研究所(陕西医药信息中心)
咨询热线
029-33213061 / 33213060
网站首页 新闻资讯 行业动态 详细内容
国内“药谷热”冷思考
发表时间:【2010-09-25】
字体大小:【放大】 【正常】 【缩小
浏览次数:【2446】次
  近年来,国家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支持和帮助在逐年增大,然而,产业基地的发展却暴露出缺乏全面的规划导致发展重数量、轻质量及发展定位模糊导致后劲不足和忽视环保等问题。各地政府必须清楚,只有真正具有发展潜力及优势的“药谷”,才能肩负起繁荣我国医药工业的重任。
  医药作为人类同疾病作斗争和增进健康的科学,医药产业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医药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势头近年来非常迅猛,尤其金融危机下的逆势增长更是让人民看到了其作为经济产业的重要作用。
  在医药经济迅猛发展的势头下,医药产业相关产业基地也同样遍地开花,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的广泛重视,同时医药产业作为一种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通过形成产业集群发展可以有效地降低产品研发、生产、销售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风险和成本,对于医药产业的健康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然而,产业基地的发展却又暴露出缺乏全面的规划导致发展重数量轻质量、发展定位模糊导致后劲不足和忽视环保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将大大削弱产业园区对医药产业的推动作用,甚至在某些程度上会浪费国家资源,起到负面作用。因此,加强产业规划、促进集群合作、规范产业标准将是今后政府和主管部门和基地负责人在国内药谷热下需要冷静思考的内容。
这样的发展理念不但未能解决园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甚至形成恶性循环,更加局限了未来园区的发展。因为如果无关项目或劣质项目的启动和不断增多,园区的医药产业集群效应未能得到应有的发挥,真正的高科技型医药企业和重大项目不愿意在基地内落地生根,而这些项目和企业却正是基地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中,真正具有带动作用的龙头,没有这些企业的带动作用,往后的招商引资就越加困难,恶性循环由此产生。未来,随着药谷数量进一步增多,部分优势药谷的快速发展,必将导致有众多药谷面临发展后劲不足的尴尬局面。
  在这方面的转变上,位于湖南浏阳的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目前提出的“生物医药制造基地”的发展理念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浏阳作为中部地区,交通、人才、资源各方面都难以和东部地区相比拟,但是其近年来的发展却并不缓慢,其原因就在于因地制宜,发展特色。资源条件限制其成为医药产品的基础研究和前期开发为特色的产业集群,但是这些限制条件对于一个制造基地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却并不十分大。
  另外,中山国家健康产业基地同样因地制宜,瞄准大健康领域的相关产业,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环保被忽略  
  一些产品或项目推进中产生的安全环保问题如果不加以控制和解决,同样也会给国内环境造成很大的伤害。
  在产业基地发展的过程中,还有一个越来越需要被重视的问题需要国家、主管部门以及基地负责人正视的问题就是基地发展中的环保。
  中国已经被形象地比喻为全世界的“加工厂”。据统计,在中国采购的原材料(电子原配件和化工原料两部分)占全球采购的10%。而在制药行业,中国的“原料药生产大国”的标签更是一度为国人带来了骄傲,中国青霉素工业盐、维生素原料药等等已经成为了全球供应的绝对主力;另外,由于中国医药市场的巨大潜力和低廉的制造成本,各大跨国公司为了追求进一步深入中国医药市场而不断本土化的过程中,生产线正积极向中国国内延伸和转移。
  这些无疑会给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带来非常强劲的动力,但是我们也同样要意识到,一些产品或项目推进中产生的安全环保问题如果不加以控制和解决,同样也会给国内环境造成很大的伤害。
  目前很多医药产业园区对于这点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都在积极追求快速发展,希望在这场选手众多的比赛中抢得领先地位。环保得不到保障,一方面违背了国家发展工业的导向,也为当地带来的严重的环境问题。近年来,各大媒体中时常会出现对制药工业园造成的污染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报道,甚至在浙江的出现万名农民“围厂封锁”的事件,这些都是制药企业的环境污染与居民健康要求发生的激烈冲突。
  另一方面,对于园区本身的可持续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作为产业集群,需要的是众多相关的企业集中起来,利用彼此的优势化解风险和压力,提高效率和效益。然而,这些环境污染严重的工业则是集群最严重的障碍,有责任的企业为了保障员工利益就必须考虑到园区生活环境的问题,这方面尤其是西方企业更为重视。而如青霉素工业盐等耗能大,污染较为严重的原料药的产能在中国已经趋于产能过剩的状态,全球需求也接近饱和,这些项目的上马能够带来的效益还能维持多久也需要进行深层次的考虑。
  思考:
  对症下药,药谷未来应健康合理发展
  为了促进我国药谷的健康合理发展,保证我国医药产业通过集群合作快速发展,未来,国家及各地方政府在药谷的建立及发展过程中需保持冷静,多方调研,为地方经济及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首先要加强产业规划。
  一方面,应从国家角度进行进一步的产业规划。深入分析我国各地医药优势产业及现有医药产业发展的分布,对医药产业的区域布局进行全面规划,对各地药谷的上马进行严格审核,既要保护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又要加强宏观引导,全面规划,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防止恶性竞争,实现全国一盘棋。
  另一方面,各地方在进行药谷项目的建设发展中,要深入分析本地优势,了解产业发展的特点及趋势,并制定产业规划,明确本地医药产业发展的定位、目标及发展思路,以保障产业可持续发展。
  未来随着产业进一步发展,有必要根据国内高新区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条件,调整考核和评价指标体系,从而保持高新区持续竞争力。国家有关部门应对各高新区实行分类指导、定期评价、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
  第二要促进集群合作。
  在区域产业布局及发展过程中,国家应出台各项政策,进行产业引导,促进各地药谷与其周边药谷进行互动合作,逐步实现产业配套及集群发展。
  同时,大力鼓励发展相关服务产业,包括科研中介、金融中介,完善专利保护制度及环境,引导产学研合作机制,鼓励孵化器的设立,着力打通医药产业配套关联的各个环节,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发展模式。
  第三要高要求执行产业标准。
  经过三年过渡期后,我国第一部关于制药行业的排污标准——《制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已于2010年7月1日起,在全行业强制实施,这意味着今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重污染生产工艺、装备及企业将被加速淘汰。
  随着国家对污染物排放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企业污染防治的能力及成本,必将成为制药行业的核心竞争要素之一。在国家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医药企业集团的大导向下,规范的产业标准和高要求全面强制实施也将成为必然。
  同时,国家和各地主管部门应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针对我国医药产业进一步规范、完善并严格执行各项环保、安全标准,并设立奖惩机制,促使各制药企业提高环保意识,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也要关注长远利益
  缺少全面规划,重量轻质  
  观察国内这些产业基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医药产业基地在整体上缺乏区域规划。
  医药产业作为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朝阳产业,进入新世纪以来受到了各界前所未有的重视。为了鼓励和快速发展我国医药产业,近年来,国家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支持和帮助力度也在逐年增大,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和监管政策。
  在国家政策的积极引导和中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医药市场强大发展潜力等的多重推动下,国内药谷热持续升温,各类药谷项目密集上马,截至2009年底,我国各类药谷数量不下百个,经国家有关部门或地方政府批准的药谷不下50个,华西有科技部首个批准的“国家级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四川成都药谷、长三角上海张江药谷、浙江杭州药谷、江苏无锡药谷、浙江兰溪药谷、江苏常州“三药”生产基地等;中部地区有湖南浏阳生物医药工业园;西部有“现代化高科技生物工程工业园”新疆天山药谷;华南有号称“南国药库”海口药谷、深圳医药产业园区等;华北有北京亦庄药谷、中关村药谷、天津国际创新药谷等。
  从数量上来看,目前我国“药谷”的数量已经远超美国、欧洲等生物医药产业发达国家或地区。以美国为例,其3/4以上的现代生物产业资源集中在9个都市圈,分别是波士顿、旧金山、费城、纽约、圣地牙哥、西雅图、Raleigh-Durham地区、华盛顿-巴尔的摩地区、洛杉矶;各类生物医药园区共16个。再如欧洲,其有代表性的产业集群数量也不过十数个,主要包括英国伦敦、德国莱茵河上游三角地带、丹麦-瑞典药谷等。
  但是观察国内这些产业基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医药产业基地在整体上缺乏区域规划。尽管国家近年来发布了包括生物医药产业五年规划等指导性文件,但对具体的医药产业园区的发展并没有作出明确的要求,而依托各地主管部门的支持和主导,各地药谷在产业定位上各行其是,而产业分布不尽合理。
  在区域分布上,我国现有“药谷”多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东南部沿海,这与我国药谷发展过程中的政府行政干预力度大是分不开的。在生物医药广受关注的大前提下,发达地区纷纷加大投资,提高优惠,希望以筑巢引凤,并且以让利促销和提供各种优惠条件的方式来获取快速的集聚效应。同时,产业基地的扎堆建设,在发展方向和模式没有层次和区分的形势下,必将引起对周边资源的过分激烈竞争。而近年来各基地的招商引资情况已经反映出不合理规划带来的难题。在基地建设非常密集的江浙华东地区,很多基地的发展类型和特色都非常雷同,其招商引资难度变得越来越大,在不得已之下,各大基地为了维持经济效益的增长各出奇招,招商要求降低,让利条件提高,恶性竞争出现,同时国家大量宝贵资源未能充分发挥获得效益。这种市场作用被削弱的发展过程,也必将导致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另外,在基地本身发展上同样缺乏配套规划。目前的产业基地大多都远离城区,然而,医药产业作为新兴高科技型产业,人才水平层次、企业之间的交流层次和频率要求都非常高,这就需要强大的基地后勤保障能力和配套措施。这一点却又往往是严重制约基地招商引资的因素。目前某些产业园的发展正是受困于基地周边配套措施的不够完善的影响,从而导致前期发展缓慢,甚至出现入园企业和项目退出的情况。
  发展定位模糊,后劲不足  
  各级政府往往急于追逐快速发展的规模及效益,对本地区所处的地理环境、自身的经济实力、资源优势的多方面影响缺乏考虑,这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
  在这些产业基地大量崛起的背后,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主管地方政府在背后的强势推动,医药产业作为新兴高科技型朝阳产业,每个地方都希望得到快速发展,形成区域优势,然而,各级政府却往往急于追逐快速发展的规模及效益,对本地区所处的地理环境、自身的经济实力、资源优势的多方面影响缺乏考虑,产业定位及发展模式并没有明确的认识,通常选择在发展中摸索改进,这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
  事实上,医药产业是一个产业链极长,细分产业众多的大产业,研发、制造、物流、器械、包装材料等各个环节及医药生产各细分产业在发展环境、需求设施方面均有一定的差别。在全国总体缺乏规划的形势下,招商引资难度不断加大,产业基地的发展后劲严重不足,而经济指标的压力则使得基地为追求规模和短期效益,对各类型的企业和项目的入园不加限制,甚至出现以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为名,实际龙头企业却为从事服装、电子等的企业,基地的在产业方面并未形成明确的定位。
 从总的发展趋势来看,在国家及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市场与时间的严格考验,一批盲目跟风、重复建设的“药谷”将难以为继,真正具有发展潜力及优势的“药谷”必将肩负起我国医药工业繁荣的重任,为中国医药产业的国际化贡献力量。
 
 
 
                                                              go:医药经济报
万企互联 咸阳网站建设 万企微信 IDC主机测评 域名转发系统 IP地址查询 万企工具 超越彼岸BEYOND 六佰号MSDN系统 TOP图标库 六百号技术 众创保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