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国家和自治区用于农牧民免费医疗经费高达17亿多元,建立起了覆盖全区的农牧民免费医疗制度,有效解决了农牧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据了解,2003年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进一步完善农牧区医疗制度,建立和推行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农牧区医疗制度以来,免费医疗标准不断得到提高,农牧区医疗补助标准从也从“十五”末的年人均80元提高到了年人均180元。尤其是参加个人筹资的农牧民占总数的95%以上,基金使用率达到75.05%。农牧民发生的门诊费用均可在家庭账户基金中得到报销,住院费用中72.54%的费用得到了报销。2010年,农牧区医疗制度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已提高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
为了切实改善农牧区基层卫生基础设施条件,“十一五”以来,国家安排12亿多元资金,先后对72个县卫服务中心和683个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进行改扩建或新建的同时,国家和自治区投入专项资金,为74个县配备了农牧区巡回医疗车,为602个乡(镇)卫生院配备了流动服务车,为县、乡、镇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了X光机、显微镜、心电图机、麻醉机等基本医疗设备。并按照大的乡镇5至6名,小的乡镇4名的编制配备了医务人员,从而使缺医少药的现象得到了缓解。
西藏自治区卫生厅普布卓玛介绍说, “十五”末乡镇卫生院的缺员率大概是53%,而最近统计数据显示,乡镇卫生院缺员率下降到了2.3%,并且人员结构实现科班出生大学生坐堂就诊,这是西藏农牧区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的显著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