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创制:并肩作战求突围
近日,医药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大会在吉林省吉林市召开,11家医药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代表签定了创新战略联盟协议书,决定加强合作研发,共同冲击新药创制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和关键技术瓶颈,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结盟
“十一五”期间,科技部大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实施了在转制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重大举措,研究内容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自2007年以来,科技部先后批准建立了96个实验室,其中医药领域占了11个,它们是:中药制药过程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药制药共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释药技术与药代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药物与制药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型药物制剂与辅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药物制剂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效和靶向制剂国家重点实验室、药物先导化合物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抗体药物研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抗体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新农药创新与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
此番医药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战略联盟的成立,标志着医药产业科研体制的创新进一步走向深化,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记者在创新战略联盟协议书中看到,医药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战略联盟以“引导医药产业发展、推动新药研制技术创新”为宗旨,其近期目标是:围绕新药研制过程中关键的科学和技术问题,瞄准国际新药发现、制药技术、过程控制、药代动力学和药物作用机制研究的前沿,针对医药行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和关键技术瓶颈,综合运用化学、生物学、信息科学、数学等领域的最新成果,阐明药物发现、药物制备、药物释放、药物作用等过程,建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药物筛选、结构设计及优化、评价、制备工艺、制剂和质量控制方法体系和模式,突破我国新药研发的关键技术瓶颈。
立足当下,放眼未来,战略联盟确立的远期目标是:通过开放式的联盟形式加强合作创新,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整合行业科技等资源,提高行业的整体创新能力,不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高技术产品,提高创新研发核心竞争力,发挥对外辐射作用,逐步推进以联盟为依托的新医药产业群的发展。
会商
首任医药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药物研究院新药评价研究中心主任刘昌孝担任。刘昌孝院士在战略联盟成立大会上表示,希望战略联盟通过有效整合理论研究、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等领域的科研资源,推进我国医药产业从仿制到仿创结合、再到原创的提升,为我国的新药创制和医药产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出席战略联盟成立大会的11家医药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代表在会上交流了各自承担的国家973项目的进展情况,并就战略联盟的发展模式、近期任务、长期目标,以及如何集中优势,更好地开展“新药研制过程化学机理”项目研究等内容展开了热烈讨论。与会人员经过磋商形成了以下共识:“本着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联合、竞争、流动’的原则,构筑和强化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统一协调和充分利用优势科技资源,减少重复投资和重复建设,促进新药创制过程共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建立多样化、多层次的自主研发与开放合作的创新模式,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科技部相关负责人强调,医药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战略联盟的工作模式,符合国家在转制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初衷,有利于基础研究、产业开发和成果转化。各联盟单位应发挥各自的优势,围绕医药领域的科学前沿问题、共性科学问题和共性技术关键进行深入研究。该负责人还建议战略联盟针对目前医药领域亟待解决的共性基础问题,梳理出有前瞻性的重大项目,积极分工协作,通过对重大项目的协同攻关,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
携手并肩作战,突破新药创制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和关键技术瓶颈,为提高我国新药自主创新能力注入新的动力,这不仅是创新战略联盟各成员单位的愿望,也是中国医药行业共同的美好愿景。
结盟
“十一五”期间,科技部大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实施了在转制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重大举措,研究内容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自2007年以来,科技部先后批准建立了96个实验室,其中医药领域占了11个,它们是:中药制药过程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药制药共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释药技术与药代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药物与制药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型药物制剂与辅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药物制剂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效和靶向制剂国家重点实验室、药物先导化合物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抗体药物研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抗体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新农药创新与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
此番医药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战略联盟的成立,标志着医药产业科研体制的创新进一步走向深化,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记者在创新战略联盟协议书中看到,医药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战略联盟以“引导医药产业发展、推动新药研制技术创新”为宗旨,其近期目标是:围绕新药研制过程中关键的科学和技术问题,瞄准国际新药发现、制药技术、过程控制、药代动力学和药物作用机制研究的前沿,针对医药行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和关键技术瓶颈,综合运用化学、生物学、信息科学、数学等领域的最新成果,阐明药物发现、药物制备、药物释放、药物作用等过程,建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药物筛选、结构设计及优化、评价、制备工艺、制剂和质量控制方法体系和模式,突破我国新药研发的关键技术瓶颈。
立足当下,放眼未来,战略联盟确立的远期目标是:通过开放式的联盟形式加强合作创新,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整合行业科技等资源,提高行业的整体创新能力,不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高技术产品,提高创新研发核心竞争力,发挥对外辐射作用,逐步推进以联盟为依托的新医药产业群的发展。
会商
首任医药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药物研究院新药评价研究中心主任刘昌孝担任。刘昌孝院士在战略联盟成立大会上表示,希望战略联盟通过有效整合理论研究、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等领域的科研资源,推进我国医药产业从仿制到仿创结合、再到原创的提升,为我国的新药创制和医药产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出席战略联盟成立大会的11家医药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代表在会上交流了各自承担的国家973项目的进展情况,并就战略联盟的发展模式、近期任务、长期目标,以及如何集中优势,更好地开展“新药研制过程化学机理”项目研究等内容展开了热烈讨论。与会人员经过磋商形成了以下共识:“本着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联合、竞争、流动’的原则,构筑和强化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统一协调和充分利用优势科技资源,减少重复投资和重复建设,促进新药创制过程共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建立多样化、多层次的自主研发与开放合作的创新模式,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科技部相关负责人强调,医药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战略联盟的工作模式,符合国家在转制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初衷,有利于基础研究、产业开发和成果转化。各联盟单位应发挥各自的优势,围绕医药领域的科学前沿问题、共性科学问题和共性技术关键进行深入研究。该负责人还建议战略联盟针对目前医药领域亟待解决的共性基础问题,梳理出有前瞻性的重大项目,积极分工协作,通过对重大项目的协同攻关,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
携手并肩作战,突破新药创制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和关键技术瓶颈,为提高我国新药自主创新能力注入新的动力,这不仅是创新战略联盟各成员单位的愿望,也是中国医药行业共同的美好愿景。